邂逅金秋,北师大昌平附校小学部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追逐秋日的漫游之旅,“实”有所获,“践”有所得,在行走开放的“社会课堂”中探索、追溯、体验、收获。
科技赋能成长 引领智慧之行
一、二年级的同学们满怀好奇与期待,走进了宋庆龄科技体验中心。
在行前班会课中,老师们温馨细致地开展了行前教育,帮助孩子们提前了解相关内容,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浓厚兴趣。同时,指导孩子一起制作“联系卡”,教育孩子懂得保护好自己。
来到“蒙”主题的活动空间,一年级的同学们在“节日来了”中了解传统节日,用彩泥代替面粉,亲手制作北方著名面点“花馍”;在“交通安全”中,不仅了解英雄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游戏环节,感受到了小萝卜头的机智与勇敢;在“快乐海洋”中动手制作竹筏,妙计过乌江;在“天空之城”中体悟革命故事,完成“井冈山会师”任务。在“彩虹岛”活动中,学生巧手制作皮影——小小仪仗队,提高动手能力,体会传统文化。
二年级的同学们参与了有关科技、艺术、文化、运动、自然教育、社会交往等六大体系的体验活动,还制作了传统香囊、竹编花灯、欢乐采摘、垃圾分类、畅游水世界……
通过体验式教育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灵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构筑健康心理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使青少年在尝试创新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素养,最终获得身体和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成长。
探寻建筑之美 追溯祭祀渊源
有这样“一堂课”,既能让老师打破课堂的边界,又能让孩子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有这样“一堂课”,既能帮孩子了解中国文明的演变历程,又能帮孩子构建古都文明的价值体系,让华夏文明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三、四年级的同学们开启了一次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探索天坛的历史、文化,以及它的美丽之处。
尺子量石头,寻找天坛里的数字:天坛的建筑和布局中隐藏着许多数字和几何形状,同学们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精准测量,并记录下每块石头的尺寸。通过分析数据,寻找隐藏在天坛里的数字、特定的形状、比例等。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还增强了合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手绘天坛及彩绘:在观察天坛的建筑风格、文化元素,学习天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后,同学们进行了手绘和彩绘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色彩运用和细节处理,展现出每个人心目中生动形象的“天坛”之美。
我是小记者,采访天坛游客:在天坛公园内,同学们向游客提出了关于天坛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许多游客都非常热情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此次采访,在学习天坛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回音殿之声学奇迹详解读:回音壁是我国天坛声学的第一大奇迹,同学们在回音殿中尝试改变自己的发音位置和聆听位置,感受到了声音传播的方向和距离的变化。此外,利用天坛的特殊环境和历史背景,设计制作了一个具有历史和科学意义的传声筒,验证了传声筒的传声效果。
祈年殿手工制作:按照辅导员老师的指导,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如纸板、泡沫、粘土等,经过切割、粘贴、拼装等步骤,逐渐完成了祈年殿模型的各个部分,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添加了更多细节与装饰,使祈年殿模型更加逼真精美。
建筑之美心震撼,集体齐诵《天坛谣》: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同学们无比自豪,以祈年殿为背景,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齐诵《天坛谣》,讲述了天坛的历史,描述了天坛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
走进皇家宫殿 领略宫廷文化
沿中轴线前行,开启探索中国宫廷文化的窗户。五、六年级走进故宫博物院,探秘紫禁城的悠久历史,领略千年的文化魅力,深入学习宫廷文化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民族瑰宝。
紫禁城古建筑梁柱连接的智慧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构件,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古人的技艺,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在故宫的角角落落寻找斗拱的踪迹,讨论着斗拱的设计与作用。
工程探索:探究紫禁城的排水系统:紫禁城的排水系统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其设计和施工技艺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的智慧和成就。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紫禁城排水系统的许多独特之处。例如,紫禁城的排水系统充分利用了重力原理,使得水流能够顺畅地排出;同时,其排水管道设计精巧,能够有效地防止堵塞和溢流。
探究故宫内的匾额及其含义:同学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对故宫内的匾额进行了深入探究。这些匾额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故宫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匾额背后的故事和寓意。例如,“正大光明”匾额是清朝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寓意着故宫内的政治清明和道德高尚;“慎独”匾额则表达了修身养性、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探究故宫色彩之美,我是彩绘小能手:同学们选择了故宫的色彩之美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对故宫的色彩之美进行探究。他们注意到,故宫的色彩运用丰富多样,包括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他们认识到,色彩之美不仅仅在于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以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故宫形象,将所学的知识融入画面之中,以“学”促“绘”。
紫禁城榫卯结构拼搭:故宫中体量最大的太和殿,是依托榫卯结构所建。同学们按照辅导员的指导,开始尝试着将榫卯结构的各个部分拼接在一起。通过团队合作和反复尝试,使榫卯结构的各个部分完美地配合在一起。不仅对榫卯结构的精巧设计赞叹不已,更对自己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感到自豪。
手工制作日晷:同学们首先学习了日晷的基本原理和历史背景,然后通过收集材料、设计和制作,最终成功地制作出了自己的日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很多有关天文和物理的知识,也体验到了实践的乐趣和挑战。
动手拼搭鲁班锁:鲁班锁,民间也称作孔明锁、八卦锁。同学们通过动手拼搭鲁班锁,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亲身感受中国古老的文化智慧,深入学习了这一传统益智玩具的构造、原理和玩法。
古风DIY窗棂灯:窗棂灯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灯具,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制作窗棂灯的过程中,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木材和蜡烛或灯泡;接着使用工具等将木材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再用胶水将木条拼成各种图案,并在木条之间嵌入蜡烛或灯泡;最后成灯座的安装和整个灯具的清洁与打磨。
我是小记者,故宫小小讲解员:同学们手持采访本和录音设备,围绕着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对游客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采访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还发现不同人对故宫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更加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随后,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的各个展厅为游客进行现场讲解,流畅和生动语言表达能力,赢得了游客们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结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浓浓秋意中,我们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收获快乐,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相约!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拥抱自然,致敬圣贤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