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从“心”开始
2022年,我们平静的生活被疫情再次打破,既要外防病毒,也要内调心理。正值“5·25心理健康日”,请各位家长朋友查收《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从“心”入手,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帮助您和孩子平稳渡过疫情下的心理焦虑。
儿童心理需要知多少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这一部分向您介绍儿童可能出现,或正在表现出的心理需要,帮助您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更有效地识别孩子可能需要帮助的时候。
认识和理解新冠疫情的需要
新冠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为什么我们有时可能会被隔离?
这些“大白”又是做什么的呢?
情绪表达的需要
担忧、焦虑、恐惧……
儿童的情绪需要被看到、被接纳、被抚慰。
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需要
家长的陪伴与支持
朋友之间的友谊
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
他人,特别是父母,对儿童的认可与肯定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和自尊。
独立自主的需要
即使在疫情居家期间,儿童也有独立的需要,需要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如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完成任务。
预防儿童青少年妥瑞氏综合征
儿童妥瑞氏综合征(也称为“抽动障碍”Tic Disorder),是儿童青少年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特征是个体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直至喉部不由自主的“发声”(类似“清嗓子”的声音),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
儿童发生抽动障碍一般是在个体极度兴奋、疲劳、紧张、焦虑、恐惧、睡眠不足等特殊情况下,出现类似“挤眉弄眼”等状态的面部肌肉运动,在疫情居家学习时间段,家长朋友一定要关注儿童的生活规律性与电子产品使用的节律性。
家长可以做什么
在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中,家长朋友们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好好照顾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给予孩子战胜疫情、走出困境的信心。以下几条小建议,请您和孩子一起来试试看吧!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按时吃饭 好好睡觉 坚持运动 与孩子互动
虽然现在处于特殊时期,但如果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好好地去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生活时的状态,并且能够拥有轻松愉悦的心情。
每天记录三件好事
研究表明,每天回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并对其抱有感恩之心,有利于我们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和孩子一起记录起来吧!
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
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进行身体的扫描。在一天的时间里,留出10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以最舒服的姿势,自然地呼吸,放松心情,用心感受自己的状态。
警惕负面信息的影响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阅读完手机上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会感觉到很疲惫、很无力。这些信息中,有时还掺杂着难以辨识的谣言,威胁着我们的心理健康。想想看,什么信息来源是值得信赖的?我们一定要听从官方信息,避免被其他负面信息所干扰哦。
学会合理求助
当您或者您的孩子遇到了困难,您可以通过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取得帮助,也可以联系班主任老师获得学校相关教师的联系方式进行点对点帮助。
家长如何与儿童进行日常沟通
疫情居家期间,儿童可能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更容易产生好奇、不安、紧张等情绪。家长朋友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帮助孩子应对这些困难。
亲子交流小方法
(1)转移注意力
当儿童出现心理焦虑时,可以尝试将其注意力转向至别处,如:整理房间、和家人一起下楼、归置自己的书本等。
(2)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疫情期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移至户外,小区花园或者是公园开展简单的运动项目。
(3)亲子互动
增加亲子互动不仅可以转移儿童注意力、减轻心理焦虑,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交流。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询问孩子今天的心情状况、学习情况,还可以进行趣味性的游戏互动:猜猜我是谁、你来比划我来猜、跳棋、动物棋、谜语轮猜、常识抢答等简单的游戏。
(4)布置任务
增加儿童对自己的内务、家庭卫生、帮厨的任务,增加动手能力,通过建立儿童任务完成的成就感来有效缓解心理焦虑。
本文部分内容索引自上海市心理学会,本文仅供疫情心理防控科普。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5.20营养日知识大餐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