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罗大伦博士的文章,觉得很实用。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小孩子的身体调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在疾病急性发作的时候,需要用药,但是原则是方子尽量小,力到为止,否则药物皆有偏性,容易伤到孩子,不可贪多贪大。第二个阶段:在疾病的平稳期,尽量采用食疗的方式,以及推拿,按摩等方式,这样可以在平缓之中,见到日日改善的效果。本文主要说的是孩子日常脾胃的食疗调理知识。治疗一个孩子,如果按照时间来分配的话,可以这样说,一百天里,可能只有五六天是在治疗急症,服用了药物,剩下的九十几天都是食疗或外治或锻炼的方式来调理的。这个观念一定要传播给家长们,否则会有很多孩子被长期服药的。
为什么这么强调要通过食疗来调理脾胃呢?因为很多非常复杂的病,最后诊断再三,还是从脾胃那里找到发病的根源。现在让家长最头疼的,往往就是呼吸系统的问题,感冒好了也就好了,可是偏偏有的孩子,感冒之后,往往是各种复杂的呼吸系统的问题,什么鼻炎,什么哮喘,顽固性咳嗽等,不一而足,这是为什么呢?这往往就是脾胃不足导致的,在中医里面,脾胃属土,肺属金,在五行里面,土生金,也就是说,土是金的母亲,这样,脾胃和肺的关系就明晰了,原来脾胃是肺的母亲。中医里面有个习俗,就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按照这个治疗原则,如果肺虚,那么就要补肺的母亲——脾胃。 这就是中医的奥秘,很多人问,如果直接补肺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绕个弯子,先补脾胃呢?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聪明之处,您想,一棵树,叶子枯萎了,您是先浇树根,还是先浇树叶呢?就是这个道理,要滋补一个脏器,我们先滋补它生发的源泉,这就是一种智慧。还有脾胃和肝的关系,这个我以前谈论过了,钱乙说的好:“土虚则木摇”,很多肝经的问题,如果追溯,可以找到脾胃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脾胃和肾的关系,这两者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生化之源,我们肾里面的肾精,是从先天继承来的,但是在出生以后,就要靠饮食吸收的精微物质,和呼吸吸入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结合先天之精,最后形成肾精,储藏在肾中,这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所以如果脾胃虚弱,则会影响肾精,导致孩子生长缓慢。
那么,该怎么调理脾胃呢?因为脾胃本来就是运化饮食的,所以食疗更加合适。在中医里面,有很多药食同源的好东西,这些东西,既是药物,也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所以比较平稳。
脾胃出现问题,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是积滞,一是虚弱。所谓的积滞,就是本来应该运化的食物,没有完全运化,结果形成了积滞,这种积滞,是一种病理性物质的停滞,并不一定就是食物停留在脾胃中了,有的食积孩子表现胃口不好,不吃东西,非常的瘦弱,面黄肌瘦,肚子大,而有的孩子则表现为非常的能吃。这多是因为喂养不当造成的,比如古代讲究哺乳之后不能马上喂食,喂食之后不能马上哺乳,就是不能混食;又比如孩子最好不要多吃生冷,现在很多孩子从冰箱里拿出来东西就吃,还有不能吃饱就躺着睡觉(饱食即卧),这些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注意,时间久了就伤了脾胃。这种食积,调理的药食同源之品,可以用焦三仙,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的合称,如果加上焦槟榔,就叫焦四仙。另外常用的是莱菔子,这就是萝卜籽,具有下气导滞的作用,还可以化痰。中成药有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但是大家还要记住了,消积的东西,也不能常用。小孩积住了,给他喝两天消食导滞的药物,化掉了就不要喝了。以后再给大家讲脾胃虚弱的调理方法。(撰稿人: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