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将从这里走向远方。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
8月31日,高一年级召开新生入学教育会。会议的主题是“我的高中梦想”。以这个话题开启新高一的生活,具有非常意义!每一个同学在随笔中写下了自己的高中梦想。会上由高一年级学生代表王子婧、李述鑫和刘恩源同学进行发言。
王子婧同学在发言中引用了五月天的一句歌词:“梦想是把热血和汗水与泪熬成汤,浇灌在干涸的贫瘠的现实上”。可见“梦想”的路上是充满荆棘的,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是要用一双虽稚嫩但不缺志气,虽经风霜洗礼却依然坚定、顽强的双手搭建。
李述鑫同学以“梦在前方,加油!追新的少年!”为题,从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的高中梦想:首先,希望自己的班级是团结的。其次,希望在师生、同学们的互相交流中学习。最后,也希望自己在学习之余,能够做好体育锻炼。
刘恩源同学对于梦想的描述则更加立足于自身。他的梦想是以后成为一名数学教授。在高中3年,要在各方面均衡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优秀的学生,在文科方面,要多思考,多探究,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在理科中,要厘清逻辑,善于理解和总结,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在体育方面,要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着重练习所热爱的篮球。
三位同学的发言,代表了同学们的心愿:我们相聚在高中,追新、逐梦,我们是一群为梦想而来、为梦想奔赴的少年!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我校2020届优秀初中毕业生郎一宁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如何充实地度过高中生活。郎一宁同学从高中课程简述和学习经验两方面展开讲解,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同学们在面对高中的各种压力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付出努力。鼓励新生们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度过充实有趣的高中学习生活。
朗一宁学长优异的数学能力、丰厚的课外阅读量、出众的写作成绩,以及通过研究彻底“玩转”魔方的业余爱好令同学们折服,但是最启发同学们的是学长的“一定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的观点——这是一种满含好奇与热爱、对挑战与压力充满钻研乐趣的生活态度。朗一宁同学的对高中生活的理解与规划,给同学们很大启发。
我们追问自己:你憧憬着怎样的高中生活?你将怎样努力成为梦想中的自我?
“我和我们” —— 高一(1)班
我们的1班是由16位女生和12位男生组成的温暖班集体,借用班上刘迅同学的原话能很好地描述我们的家:“我觉得我们的班很‘诡异’,很团结,我很爱!”她天真直白地表达着对于我们班级的热爱,又惊喜于班级的独特魅力。1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独特的“我”,每一位又都是闪亮的“我”,28个“我”一起构成了团结向善的“我们”,在这一方天地各展风采。我们都自豪于“帝国一班”之名,喜爱于“腾跃蓝鲸”之徽,我们有着专属的名号和标识,这让我们拥有了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王子婧同学对于班徽的解读:鲸鱼也叫做琨,象征志向远大,向往自由;蓝色月亮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代表着独一无二;其次班名为帝国一班,因而蓝色的class one彰显大气稳重,亮色数字明示着1班第一;方框和爱心表示着这个班集体容纳了团结互爱的我们。
这一个月以来,我们努力地适应新班级、新生活、新课程等一切新事物,我们也一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和欢笑,这一路一定会走的坎坷曲折,但有我们相伴,便注定不凡。
初识“我们”
日常逗趣
军训剪影
感谢相遇
语法秀场
脑科学课
班委研讨
班主任周楠老师寄语:永持生活之热情,永为善良之品性,永葆青春之乐观!
独一吾二——高一(2)班
“独一吾二班”就是我们的二班,是由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们所组成的独一吾二的班级。二班是一个团结、勇敢、活泼、有纪律的班集体。我们热爱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我们活跃于各项活动中,做多面发展的新少年。我们一起走过军训,走过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我们越来越熟悉彼此。希望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我们会越来越深的体会到:二班缘来永远是我们的家。
班级名称
二班初见
军训回忆
我们的课堂
我们的讨论
平常的一个早晨
校长的生物课堂
教委钱主任进课堂
诗歌朗诵会
班主任赵宇杭老师寄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越走越远
爱聚三班——高一(3)班
三班三班,注定不凡。28+1= 29 28+1等于爱很久。
3班班徽(原创:李梓穆)
班徽整体是爱的英文love,也是班级的主体基调:爱聚三班。花体的字母e是3的形状,同时又像鸽子;鸽子和love下方的橄榄枝都是团结和平的象征;氤氲的蓝粉颜料正如青春的绚丽色彩交织相融。我们紧紧汇聚在一起:爱是三班,三班是爱!
我们的班级宗旨是:团结融洽。我们的班级目标是:以学习为中心,以纪律和卫生为基本点,安全第一;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我们的班级精神是:自信,自强,自在。
初见
如此可爱的我们
初识
走近
如此可爱的你们
平凡的日子里也熠熠发光
故事一直未完待续……
班主任田思佳老师寄语:我们高一(3)班像个能量资源小宝库,热情活泼的你们像火焰,每个小火苗都努力的带来光和热,温暖又明亮。希望我们在一起可以燃烧青春,稀释孤独,转移压力,加成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通过三年的沉淀,过滤掉浮躁,蒸发掉烦恼,精制成智慧,再熔融成更优秀的自己。让我们更加相亲相爱,一起向未来!
追新的少年,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为你们建设理想的课程新生态和学习新形态是我们的承诺。
入学教育大会上,沈静副校长为大家介绍了学校课程建设。“当有人郑重跟你谈课程的时候,意味着你真的长大了。你也是课程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沈静副校长对同学们说。学校课程不是静止的、客观的,课程是一条运转着的跑道,我们师生共同在前进、在奔跑,课程才有生态的意义,每一个同学要对自己的课程规划负起责任。丰富课程选择、开拓课程领域、拓展课程场域,这些关于课程的构想,将从9月开始正式开启。
我们是否信守了承诺,去为你们开创全新的跑道?是的,我们答应的,我们做了并要坚持做下去——
拓展阅读,学术素养
文献阅读课
文献阅读课程是我校独有的特色课程。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王鹏飞校长携高一年级团队精心打磨的《文献阅读导引与实践》校本课程于2022年9月22日正式开课。阅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文献素材是培养学生学术思维的高质量载体。基于这样的视角,王鹏飞校长领衔开启了《文献阅读导引与实践》的第一讲。王校长通过一个问题“什么是文献?”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和学习兴趣,通过做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手上两篇文献,归纳总结两篇文献的异同点,学生主动讨论交流发现有研究类文献和综述类文献。“你认为文献中的哪部分最重要?”问题层层递进,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阅读与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和学术精神。
搭建桥梁,指向未来
大学引桥课程
大学引桥课程也是我校创设的特色课程。利用高教园区地域优势,整合大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提升学科学习层次,为学生搭建通向未来深造、未来职业的桥梁。本学期大学引桥课程的重点是思政理论和经济学。9月26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全喜教授应邀前来作《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历程漫谈》的学术讲座。李教授以如何做好学术研究为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现实需要、理论基础、主体贡献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历程进行学术分享,着重讲述了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需要回答的两大理论难题、指导工人阶级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中主体贡献等问题。李全喜教授报告对激发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趣、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坚定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约剧院,冲击体验
观看先锋话剧
戏剧课程是我学校的传统特色课程,教育戏剧在高中成为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3日,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先锋艺术话剧《狗的荒原》。高科技布景,荒诞又抽象的对话……这是一场让同学们感到十分困惑十分颠覆的话剧,很多同学直呼看不懂。但也有一些同学充满兴趣,兴奋地与陈玉华老师探讨。
在观后随笔中,有同学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展现自己的疑问与思考;有同学针对自己的疑问迈步出了更重要的一步,试图给自己一个回答。
北京青年戏剧节的一篇推送里描述了学生们的这次戏剧之行,称“这是2022年9月,北京青戏节现场发生的极为荒诞、令人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当陈老师在观众讨论群分享了学生们的随笔后,大家又惊异于高中生也可以有如此深刻的思考。“看到孩子们的思考,觉得这个世界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是的,我们也这样期待,所以,我们坚信一场“看不懂”的先锋戏剧可以赠给少年——赠给少年的未来,他们会一生记得这种冲击感、想象力与可能性。
智能平台,素养植根
语文课程新探
我校高一语文组与北师大文学院张秋玲教授合作,使用基于前沿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素养植根”语文智能平台辅助教学。在课程实施模式上探索新路。教学设计以落实大单元教学和学习任务群为主要抓手,依托“素养植根”平台的丰富资源和互联网的多元功能,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形态。教学在线上和线下合理分布,学生的前置学习和自主学习得以充分实现,文献阅读、多文本对照阅读与结构化梳理等语文实践活动得以深入进展。教师以学生评价反馈为重点,基于学情实施精准有效教学。
语文学科正坚实地走在一条区别于传统的新教学之路上,在这条道路上,学生想得更多、做得更多、将收获得也更多。
告别九月,一往直前!加油吧,追新的少年!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砥砺奋进,逐梦启航——记2022级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