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3年在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9%,10岁以下的网民占比3.8%,10~19岁网民占比14.7%。从这一系列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使用网络的青少年群体非常庞大。
而从家长朋友们的日常观察中也会发现,孩子们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很高,有些甚至达到了过度使用的情况。部分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向学校老师表达过担忧:孩子天天抱着手机不放,说好的时间总也不能遵守,晚上该睡的时候不睡,悄悄把手机带到学校……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帮助孩子们合理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减少网络依赖。
孩子多大是手机管理最关键的阶段?
针对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也有管理的最关键阶段。在家长的反馈中,反映管理手机遇到困难的通常是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的家长,孩子抱着手机不放又不愿意服从家长管教,马上面临中考了,还总是玩手机,让家长们头痛不已。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家长来说,孩子们从各个方面都开始有了自主的想法,不再完全听从家长的管教,因此家长也很难轻易地改变孩子们使用手机的习惯。因此,手机管理的最关键阶段应该早于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
抓住管理关键期,养成好习惯事半功倍
(1)3~5岁是规则养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很多家庭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晚上接回来;给孩子做饭,陪孩子玩会儿、讲讲故事,再哄孩子睡觉。这个时期,让孩子适应这种生活的节奏很重要,要避免让手机等电子产品过早地进入孩子的生活,甚至是代替了陪伴、玩耍等父母养育的功能。
(2)上小学后,孩子会慢慢地注意到班里有同学开始拥有手机,休息的时间他就会去找到父母:爸爸妈妈我玩一下你的手机吧,家长忙于工作或者手边事情的时候就会说你去玩吧,然后发现孩子只要一拿着手机就特别安静,所以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去降低自己的压力或者焦虑,“我这边正烦躁着呢,手机给你,你就自己玩好了”。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形成最初的让孩子能够了解和更好地使用手机的方法,到了青春期的阶段,再想做手机管理就非常困难了。
如何帮助孩子使用好手机
其实,现在手机的用途非常多元,很多学生需要用手机听课、用手机锻炼、用手机跟人打交道或者用手机支付等,手机已经变成了一个功能性的工具。那么作为工具,如果我们能把手机用好,就能发挥它的价值,而不是受到负面影响。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手机到底是“工具”还是“玩具”,这其实是家长们首先要管理的部分。当孩子已经把手机当作他的玩具,当他想玩的时候他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从父母手里把手机夺过来,那之后的手机管理对家长而言就会非常困难。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帮助孩子理解手机是一种“工具”,并用好手机作为工具的功能。
① 家长的亲身示范
家长的示范尤为重要,对于青春期前期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受到家长的示范影响。那么,家长朋友们,您在家的时候,是更多使用手机的工具功能还是玩具功能?您在教育孩子少玩手机的时候,自己是否也能做到自身作则。
② 手机管理的职责要清晰
在您的家庭中,是谁来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是爸爸、妈妈还是老人,不同的家庭成员管理的“力度”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家庭成员的管理方式或者要求不同,那么聪明的孩子总是会找到“空子”,破坏家长一方的管理。因此,父母、老人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在手机管理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实施非常重要。
③ 严格做好家庭约定
第一步:筹备约定。一方面是父母和孩子开诚布公地一起聊聊,双方各自表达对于约定的内容和目标的想法,以及在过程中怎样贯彻执行;另一方面是和除了孩子外的家庭成员一起聊聊,针对接下来和孩子之间签订约定的内容及实施方式,最好统一口径、意见一致。
第二步:发起约定。约定时机一般选择在学期开始、假期开始或孩子生日等节点比较好。发起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家长发起,家长提出具体内容要求,征询孩子的想法;二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发起,具体内容协商来定;三是孩子发起,倾听孩子的想法,家长提出建议。
第三步:签署约定。签署约定要有仪式感,发起人、应约人和见证人(家庭其他重要成员,或同学、老师等)在“约定书”上签字并承诺遵照执行。另外,最好将“约定书”张贴在家中显眼位置。
第四步:实施约定。实胞过程中需要注意:家长们要明确角色,作为鼓励者、支持者,而不是监工;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在着重关注孩子的每次点滴进步后及时肯定,让孩子也收获成就感进而慢慢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五步:总结约定。约定期限到后,要对此过程做一个全面的回顾、总结和反思。首先是肯定约定参与者在此过程中的付出和贡献。其次是赏罚分明,根据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奖惩。最后,参与人员可以和孩子好好交流一下整个过程的心得体会。
面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孩子,家长应如何调整
首先,改变家庭环境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首先要从环境入手,系统地进行。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什么。在下班后选择看书的父母,孩子跟着一起看书的可能性就更大;同样的,下班后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的父母,孩子跟着一起捧着手机看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请家长朋友们务必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身边玩电子产品的频率,先改变家庭的小环境,再来让孩子养成正确对待手机的意识。
第二,关注孩子的需求
要想真正让孩子转变意识,改变问题行为,觉察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我们了解到孩子们的需求,才会想到用更好的方式满足他们的诉求。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但现实的情况是,太多孩子的心理需要被“看不到”,甚至看到了还是会选择剥夺,只是一味的强调不能做什么是不可取的。在真正与孩子沟通过后,埋在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有机会得到表达与认可后,他们才可能理解家长们的要求是在为自己好,意识层面变化后,行为才可能发生改变。
第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发现孩子过度依赖手机后直接剥夺孩子的电子产品,可能会爆发很激烈的家庭冲突,孩子们在失去这一乐趣后可能也会感到无聊。我们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一些小的家庭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一起玩一个桌游、一起读读书、做做手工……慢慢帮孩子探索生活中的乐趣和兴趣点,当他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兴趣点后,他对手机的渴望也就会慢慢减少。想要帮助孩子彻底“戒掉”手机,家长朋友们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与精力来辅助。
为了帮助家长朋友们更多了解手机等电子产品管理的方法,我们收集了相关资料,提供给大家参考。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共同管理孩子们的电子产品使用,帮助他们用好电子产品,提升自控力,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与休闲!
参考资料:
1. 《从孩子手机管理看家庭功能》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共同开展的公益培训第49讲,详细内容可从“幸福公益”微信公众号获取。
2. 《孩子网络成瘾,该怎么办?》 详细内容可从“家姻心理”微信公众号获取。
3. 网络成瘾=“坏孩子”?家长开如何面对孩子网络成瘾 详细内容可从“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获取。
4. 《当一个孩子沉迷网络》详细内容可从“人物”微信公众号获取。
心理咨询热线 |
|
名称 |
联系方式 |
北京市教委心理热线: 中小学数字德育网 |
家庭教育指导微课、网络在线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 |
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 |
12355 |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德育教研室心理咨询热线 |
69746040 工作日8:00-11:00,14:00-17:00 |
昌平区卫健委心理咨询热线 |
69732325 |
学校心理老师 |
小学刘老师:18513538164 中学张老师:18810535307 |